小雪养生攻略,知道就是赚到!
小雪养生攻略,知道就是赚到!
小雪是24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,每年阳历11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40度。历书记载:斗指己,斯时天已积阴,寒未深而雪未大,故名小雪。这个时期寒气尚未达到顶点,而小雪则成了寒气开始全面出击的标志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十月中,雨下而为寒气所薄,故凝而为雪。小者未盛之辞。
此时气温下降,寒冷的北风也成了常客,气层温度逐渐降到0℃以下,但大地尚未封冻。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,但雪量还不大,所以称为小雪。常常是半冰半融状态,或落到地面后立即融化了,气象学上称之为湿雪;有时还会雨雪同降,叫做雨夹雪。
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:
一候虹藏不见:小雪以后降水形式变成下雪,所以彩虹便不再出现;
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:阳气上升、阴气下降,导致天地不通、阴阳不交;
三候闭塞而成冬:天地闭塞而转入酷寒,万物蛰居。
养生方面要以深藏以养阳为原则。冬季天地闭塞,阴阳不交,万物都处于闭藏安养的阶段,人体阳气收藏,气血趋向于里,所以小雪时期的养生关键也在于藏和温养。
小雪节气应早卧晚起,防寒保暖。
据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
小雪节气要早睡(晚间九点之前入睡),因为天地的阳气潜藏得早,所以人也要顺应自然的变化。起床也可以晚一些,因为天地的阳气升起得晚,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就可以起床了,这样的作息对于阳气的潜藏及升发对人体是最有利的,保证在夜里睡得香,白天精力充沛。
保温尤其重要。而在中医养生观念中,人体各个部位的保暖原则是不一样的。保暖应以颈部和脚部保暖为重点。在颈部有三个和受风受寒直接相关的穴位,分别为风池,风府,风门。之所以用风命名,就是因为邪风、寒气最容易从这里侵入,所以出门最好穿高领的服装,或外出活动带上围巾。脚部保暖每天可用温热水泡脚,对体质虚寒症状的人很有帮助。
另外小雪节气也可多晒太阳,清代医学家吴尚说:七情之病,看花解闷,听曲消愁,有胜于服药者也。传统医学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,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,特别是在冬季,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,人也不例外,故冬天常晒太阳,更能起到壮人阳气、温通经脉的作用。从西医角度说,冬季多晒太阳,可以补充维生素D,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,阳光能帮助合成5羟色胺,有利于克服抑郁。
过了小雪,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变得频繁,这时胃液分泌增多,酸度增强,食量增大,就到了冬令进补的时候。那么,小雪时节,吃什么更应景呢?
中医认为冬季是天地、人体精气闭藏的季节,饮食上确实可以进补,但补并不就是简单的多吃鸡、鸭、鱼、肉这些荤腥油腻的食物,而是要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温补,不可盲目进补,鸡鸭鱼肉等荤腥食物,反而损害脾胃,助湿生热、变生痰浊导致很多疾病。多吃温性食物。平时的菜肴中可以多加入一些葱、姜、蒜,喝热牛奶,适当吃芝麻、花生等坚果有助补肾的食物。
TAG标签:
肝癌的治疗方法介绍头皮裂伤的治疗方法
坐骨疝的治疗方法
口唇疱疹吃什么好